“外表”是郁郁蔥蔥一片綠地,“內涵”卻是消化城市污水的“大胃王”。8月13日,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二期順利完成環保驗收工作,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合肥市在污水處理方面首次采用“地埋式”設計。而今年下半年,蜀山區的清溪凈水廠計劃將開工建設,這將是合肥市首座藏于地下的污水處理廠。
地表景觀綠化地下污水處理
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位于合肥市天津路和黃浦江路交口東南角,該工程于2013年6月20日開工建設,當年年底即完成土建與設備安裝,2014年1月16日通水調試,建設工期不足七個月,創下了合肥市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建設最快紀錄。
據介紹,二期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后,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能力提升至10萬噸,比原先增加一倍。擴大污水處理規模之后,可有效緩解高新區、政務新區、望湖城、包河工業園西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區、濱湖新區北區等區域污水處理問題,改善周邊水體環境。
與普通的污水處理廠不同,此次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是合肥市首次采用半下沉式設計。也就是將主要的污水處理設施藏在地下,地表實施景觀綠化。這種設計具有節約用地、有效除臭降噪、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環境干擾等優點。
8月19日,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局了解到,目前處理廠二期的地表植被還未完全長成,要披上郁郁蔥蔥的“綠毯”還需等些時日。
污水處理廠逐漸進入“潛伏”模式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污水廠19座,其中只有十五里河二期采用的是半下沉式設計。相比傳統的露天處理和半下沉式設計,今年下半年,蜀山區的清溪凈水廠計劃將開工建設,這將是合肥市首座藏于地下的污水處理廠。
與其他污水廠不同,這座污水處理廠更“大膽”地采用了全下沉式設計,污水處理池建在芳草綠地之下。想象一下,原本有異味又有噪音的地上污水處理廠,嵌入地下后搖身一變成了美麗的綠色廣場,是不是很“高端大氣上檔次”。
合肥市排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既節約了城市用地,又減少了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對于改善市區空氣質量也有很大好處。如果效果明顯,未來合肥會有更多污水處理廠選擇這種模式。可以說,污水處理廠將逐漸進入“潛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