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得不到重視的地熱產業機會可能會到來。
醞釀多時的地熱能開發規劃正式提上日程,7月10日,國家能源局公布將與國土資源部以及相關單位組織編制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
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熱資源調查中心秘書長王貴玲的說法,編制規劃一事已經醞釀很長時間。因為地熱資源目前界定不清,開發利用較混亂,規劃是為了規范市場行為,進一步推進地熱的開發利用。規劃出臺后,會對地熱產業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王貴玲說,規劃并不僅僅是為了“十二五”的100MW裝機目標--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MW。此外,2013年2月,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曾發布《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15年,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標準煤。
他說,新的規劃的內容包括開發利用規劃和工作規劃,是一個推進地熱長期發展的規劃,包括政策如何補貼等內容。但目前規劃剛剛開始做,預計要到明年出臺。
一般來說,地熱能分為淺層地熱、中深層地熱和干熱巖三種類型,其利用方式包括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個主要方面。中國的地熱資源主要是中低溫,現階段主要需要攻關的方向是地熱發電,其中的技術瓶頸便是中低溫地熱發電技術。
地熱直接利用,中國發展較為迅猛。自改革開放以來,主要依靠民企投入的地熱開發如溫泉度假村等發展非常迅速。中國是世界上地熱能直接利用總量最大的國家,年利用地熱能已超過20TWh,其次是美國和瑞典。2000年至2013年,全球地熱能直接利用累計裝機容量增長速度驚人,從15GW增至50GW以上,地熱能直接利用的能量也從50TWh增長至120TWh。
但是地熱發電方面發展較慢,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累計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僅為27MW,所有地熱能電站均建設在西藏地區
1976年,中國大陸第一臺兆瓦級地熱發電機組在羊八井成功發電。但是,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地熱界中唯一能“拿出手”的項目也只有西藏羊八井電廠。隨著2011年江西華電在西藏上馬羊易地熱發電項目,地熱界只有羊八井的局面正在成為歷史。
但是過去兩年間羊易地熱發電項目的生產鉆井遇到一些困難。中國地熱能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在于地熱資源的后備勘探尚無著落。2013年,中國地調局開始著手進行西藏谷露地熱田的勘察,但是遇到當地居民反對以至于進展并不順利。
與此同時,海外地熱發電則保持較快發展態勢。2011年以來,全球地熱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這主要歸功于地熱能發電在新興經濟體的蓬勃發展。2013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已達到1061MW,比2012年的645MW增長了64%。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地熱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12.5GW,同比增長9.3%。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需要政策推動,但此前國內并未將其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并沒有像風能、太陽能一樣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也沒有相關的補貼政策,也沒有形成產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中國地熱行業并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體系,主要是因為可再生能源均需要政策推動,而地熱還不是國家主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補貼政策。
王貴玲指出,雖然目前沒有補貼政策,但能源局和中國工程院均有相關研究項目,關于目前制約地熱發展的瓶頸,是技術問題、政策問題還是資源稟賦問題?該如何開發利用?所有的問題都在研究中,工程院做完相關的研究之后會形成方案和建議報送國務院。
沉寂多年的地熱行業不會瞬間爆發,但是規劃出臺后無疑會促進行業的發展。